新闻通知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淄博市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亲子交往问题的案例分析

[复制链接]

212

主题

0

好友

67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5 16:46: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案例介绍】
   强强进入三年级了,总觉得妈妈太唠叨,每天反复叮咛做作业、看书……就这几句话要讲上半天,觉得烦人不想听。爸爸又不通情理,每次考试不进行具体指导,但要求考到前五名,达不到指标就给脸色看,轻则骂,重则打。强强考试多次失败,也不以为然,反正骂过打过,一切照旧。于是你讲你的,我做我的,自行其是,弄得父母很生气。
【案例分析】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心理渐趋成熟,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他们会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但由于他们的年龄还相对较小,再加上父母的特殊地位,使得他们不可能完全脱离父母的约束,于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会经常发生一些冲突。对于父母而言,他们总觉得孩子还小,出现冲突是孩子太不听话,所以父母还得“事事操心”。而孩子对父母的“严加干涉”起初是反感,当他们意识到他们还无法摆脱父母的约束的时候,他们可能会采取逃避的态度,我行我素,对父母不切实际的要求不加理睬。像上述案例中的强强就属于这种情况。那么,作为教师,在遇到学生与父母的冲突问题时该怎么办呢?

   (1)教师首先要主动跟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家庭的表现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如果问题的根源在家长而不在学生身上,教师要劝说家长转变观念,改善家庭教养方式;告诉家长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满足孩子的独立欲望;不要强求孩子听话,也不要一味地溺爱娇宠,要多给予建议和希望,孩子在宽松的气氛中自然会听话。

   (2)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父母。虽然小学生的独立意识在逐渐增加,思想也日渐成熟,但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他们来说,毕竟还有很多方面要依赖父母的指导和帮助。所以在对待父母的教导和意见上,一定要让他们采取尊敬的态度,虚心地接受,客观地思考,然后和父母民主地讨论,最后决定自己的行动。

   (3)教师要教育学生诚心接纳父母的意见。教师要告诉他们在经过认真的分析,认识到造成隔阂的主要原因确实在自己时,就应放弃自己的见解,接受父母的意见,并按父母的想法办,争取把事情办好。

   (4)教师要教育学生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如果发生亲子冲突的原因主要是由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干涉太多引起的,或者是由父母对孩子提出过多的不切实际的要求造成的,那么当冲突发生后,教师就应该鼓励孩子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而不是采取逃避或硬碰硬的做法。如果口头交谈对于孩子来讲有困难,可以建议孩子采取书信沟通的方式。相信父母在听了孩子的一番表白之后,也会对孩子“另眼看待”,改变自己的一些做法。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