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淄博市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8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心理问题辅导个案:攻击性行为问题

[复制链接]

212

主题

0

好友

67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5 15:08: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基本情况介绍:
    陈某,男,小学三年级学生,性格外向,脾气暴躁。
主要问题概述:
    在校经常打骂同学,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生,严重违反行为规范,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和很多家长的强烈不满。

    背景资料:
    陈某自入学以来,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作:无经常无缘无故打同学,揪女同学的辫子、咬同学的手…,上课影响其他同学,简直是一个“小恶霸”,严重违反了学校行为规范。在家里也很不听父母的话,经常发脾气,动辄摔东西,与父母吵闹。他的爸爸坦然自身修养不高,对孩子的管教较粗暴,一不听话,就打就骂。还了解到陈某特别喜欢爱攻击性较强的漫画、电视等,这又为他提供了模仿攻击行为的条件。
    初步分析:
    从以上现象表明,陈某的行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不外乎三种:暴力攻击,动作攻击和言语攻击,对于陈某来说,这三种行为兼而有之。儿童具有任何一种不良行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起因,要帮助他们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首先应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

    辅导策略和实施:
    (一) 父母的配合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经过和陈某父母长时间的沟通,在如何教育陈某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第一步就是劝导陈某的爸爸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要多和儿子相处、交谈,用温情和儿子沟通。陈某特别爱看打斗火暴的场面,还时不时地拳打脚踢进行模仿。对此,在与他父母交换意见后,在家长的引导下,改看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孩子又喜欢爱的书报、片子。当孩子的坏习惯逐渐改变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强化他的好习惯。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具、玩具等,从正面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
    (二)教师的教育
    首先,积极地与陈某作交流,耐心地对他说:“你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对的,对别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如果你是被打的同学,你有什么感想?多想想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痛苦,决可以不再干!老师相信你会努力去改的!”让他逐渐的学会换位思考。
    其次, 在班中要求同学要谅解陈某,不与他“对着干”,而要采取冷却、忍耐的方法。自我强化是指学生对达到某种成就的标准。老师告诉他如果一周内没有攻击性行为发作或者没有一节课影响课堂秩序,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进行奖励:如成为光荣的升旗手;在班上公开表扬等,让他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不断进步。
    二年来,经过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陈某易怒、易暴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了,他脸上的怒气少了,微笑多了,和同学的关系在一天天地改善,也乐意为班级、同学做好事了,老师和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说:“陈某的转变可真大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