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淄博市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庭教育的误区

[复制链接]

212

主题

0

好友

67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3 09:34: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对孩子来说,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缺一不可。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教育在整个儿童教育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性。沿海地区的开放,使渔民由原来的本地人逐渐发展到今天的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学校的学生也由过去的单纯的来自各自然村变成了南腔北调来自于全国各地,我们学校的外地生占全部学生的三分之一还多。随着海上经济的崛起,从事海上的人员也逐年增加。通过调查,我校的学生64.3%的学生家长常年从事海上工作。这些从事海上工作的人,由于劳动形式单一,信息闭塞,形成了他们办事武断,脾气粗暴的性格。他们对孩子教育的不当给学校增加了许多麻烦,下面我们分类对当前沿海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过高的期望带来痛苦无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共同心愿。部分富裕起来的渔民,觉得自己挣来大把钞票,不为孩子为谁,自己节衣缩食,只要孩子是为了学习就不惜一切代价,也可以说有求必应。甚至有的家长还对孩子进行“悬赏”,考前三名买电脑,前五名奖100元钱,前十名奖50元……如果是20名之后是“屁股战”。考了前三名买了电脑之后,由于孩子小不能正确使用,而成为孩子的“游戏机”,反而给家长平添了无尽的烦恼。孩子过渡地玩游戏,又成了孩子成绩下降的新因素。我班学生小阿昌,因在二年级年终考试时考了全年级第一名,家长一高兴买了台电脑,由于没有人教他怎样正确使用,只是跟着他哥哥学会了“反恐”、“梦幻西游”等游戏,为了在游戏中得到新武器或装备,从原来在家上网,发展到“网吧”上网。为了得到上网的钱他撒谎、偷窃,千方百计弄钱;为了有时间上网他逃学、夜不归宿,造成学业荒废,在四年级年终考试中成了倒数第一。虽然家长、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还是我行我素。更可气的是最爱他的爷爷去世时,只打了个照面后,一头钻进网吧玩他的游戏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是有害的,一是忽视,二是期望过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过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对于子女的这两种极端心理都存在着。  
       二、过渡的保护,造就孩子低能  
       在沿海家庭中,因为父亲多从事海上作业,家中的一切事情全放到了母亲的身上,形成了不是单亲而非双亲的家庭环境。母亲的爱全部释放到了孩子身上。孩子从早晨起床到上学,穿衣、吃饭甚至收拾书包,都是母亲一手包办,使之形成了新一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去年我带的三年级班中有一位名叫文学的孩子,来到我们班后,我发现这孩子总是说作业忘带了,通过调查得知这是一位典型的渔家子弟,他的父亲、叔叔、伯伯都从事海上作业,兄弟3个只有这一根独苗,虽然说重男轻女观念现在有所改善,而对于从事海上作业的渔民来讲,儿子是他们的宝贝,是他们的继承人,所以该孩子得到了全家族的爱与呵护,每次出海归来,叔叔带来了好吃的,伯父带来好玩的,爸爸带来可心的东西,全家人都围着他转,在家人的眼中,这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圣旨”,就是“命令”。而就是这么一个在家中是一条“龙”的孩子,在学校却成了一条“虫”,请看:在三年级时因天热,不会脱衣服,而造成中暑,住进医院,一连三个周未能到校学习,使之成为新一代的“高智低能儿”。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只青蛙放到热水里,它会马上本能地跳出来逃跑,可是把一只青蛙放到冷水杯里,在水杯下放上酒精灯,点燃后慢慢加热,青蛙在杯中呆得很舒服,慢慢习惯了这样的温度,最后被活活煮死。这其中的道理正如专家所说:“过度的爱比极大的恨对个性造就的扭曲更大,因为前者很难被溺爱的对象反抗,而这恰恰是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特点。”  
       人生下来有两种需求:一是物质需求,二是精神需求。不少父母长辈对孩子的物质需求可以无限满足,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很漠然,结果不仅给自己带来情感的折磨与痛苦,造成孩子心灵世界的荒芜,甚至形成了人格方面的缺失,走上社会后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有的甚至会走向反面。  
       三、强父弱母现象使孩子成为小霸王  
沿海家庭中,因为经济来源的关系,父亲在孩子的心中往往是高大的。又因为渔民长年累月地在海中拼搏,也铸成了大海一样的性格,平静的时候极其温柔,激动的时候非常暴躁。所以大部分孩子在家中最怕父亲。而母亲天生温柔,其教诲在情感尚未成熟的未成年孩子眼中,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在家中,我们常常听到,不少男生把母亲的教育当成耳旁风。他们觉得女人天生爱唠叨,你越唠叨他就越反抗。甚至有的离家出走,使母亲无计可施,痛恨交加。在丈夫面前“告状”吧,生怕丈夫会翻江倒海,动起怒来,会给儿子一顿毒打;不告吧,又怕他顽劣不改,影响他正常成长。有个家长曾这样跟我说,说她对自己的儿子实在无法可想,无计可施。来软的,孩子不听,来硬的,孩子的力气比我大,我也打不过他。有一次把这事告诉了他爸爸,结果他爸爸把孩子的腿打瘸了,好几天不能上学。现在父亲在家时,孩子的行为有所收敛,父亲走了,孩子被压抑的心理又开始反弹,在母亲面前耍起了威风,不断地向母亲要钱,如不遂愿,就以不上学相威胁,更有甚者,去爷爷奶奶那儿要钱,有时要不来就偷,弄得母亲束手无策。  
        其实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扮演同样的角色,不应有孰轻孰重的区分。父亲长期从事海上作业,很少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子女,从这种意义上讲,做母亲的不仅要挑起家务的重担,更要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四、父母不良行为影响严重  
       众所周知,沿海地区文娱活动相对来讲比较枯燥,再加上妇女劳动力的闲置,赌博现象十分普遍。每年的6月15日至9月15日是休渔期,这段时间,丈夫赌,妻子也赌,其余九个月几乎是妇女赌博的时间。每天家长送孩子一回来,“哗啦哗啦”的搓麻声就响起来,可谓“不闻机杼声,唯闻麻将响”。  
       赌博一上瘾,家长根本无暇也无心照顾孩子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久而久之,海边的孩子就成了野地里的树,由着自己长,不像路边的树,有人浇水施肥,有人修叶整枝。其实孩子的成长是靠父母“修叶整形”的。而这些家庭的教育往往就是少了这么一道工序,家长们不但不给孩子正面的教育,而且还从不良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有一位四年级女生在作文中写道:“下午放学回家,母亲搓麻将还没结束。我喊饿,母亲随手拿了两元钱给我说:‘自己爱吃什么买什么吧。’我想写作业,而麻将的‘哗啦哗啦’声,让我没法安心写下去。”甚至有的母亲实在有事为了占到座位,让孩子替自己打麻将,以备办完事回来接着打。有时孩子赢了钱,还夸奖孩子有本事,给孩子钱作为奖励。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可想而知。老师如果去管管他的学习,他有时会瞪着眼睛吼你:“我妈都不管,你管我干啥!”在校园流传着“顽劣学生一声吼,校长也要抖三抖”的说法。而普通老师只有退避三舍,不敢“冒犯”呀!  
       事实证明,赌博的家庭大多数孩子会变得不爱学习,放任自流,恣意妄为,成为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的“双差生”。对青少年而言,坏事情一学就会。其实早年沾染的恶习,会在以后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来。“三岁至老,六十不改”这话值得我们每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深思。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每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我们教师,我们有责任引领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积极地与家长一起研究教育的策略。让每一位家长明白,不能过分地迁就孩子,否则将会使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责任的人,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对家庭、社会都是不利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回顶部